今天是:
黨群工作

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群工作 >> 黨建工作 >> 正文

【家風之旅】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闾閻話短長

發布日期:2018-11-21    作者:     來源:     點擊:

20181116日,恰逢于謙誕辰620周年之際,伟德国际1946官网本科生第二黨支部在西湖烏龜潭畔的于謙祠進行了一次别開生面的廉潔好家風主題黨日活動。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闾閻話短長。明代名臣于謙的這首《入京》詩,留下了兩袖清風這一成語,成為一段佳話。故事發生在明中期,有一年,于謙進京朝會面聖述職,被别人勸誡誘導,一定要巴結閹黨權貴才是做官的捷徑。于謙當面拂袖離去,并在《入京》詩中寫下清風兩袖朝天去的著名詩句,後人經常用兩袖清風一詞來比喻為官廉潔,直到現在,于謙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品格還一直為人稱道。

于謙祠為傳統型的祠堂建築,白牆灰瓦,朱漆大門,于忠肅公祠幾個隸書大字顯得莊嚴肅穆。祠堂共有三進,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前殿與正殿間,有南北廂房各一,廂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間,建築面積約900多平方米。

于謙祠是杭州市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過幾年的規劃與建設,已形成了包括于謙祠、于謙墓、墓道、牌坊等文物建築與自然山林、綠地相結合的于謙祠景區。

正殿是于謙祠的主體部分,也是陳列最具特色的地方,大殿正中是一座于謙全身立像,于公威嚴肅立,雙目炯炯,正氣凜然。

身後為于謙青少年時所作詩作《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也正是于謙一生剛正不阿、兩袖清風高潔品性的真實寫照。

大殿牆面為兩幅半圓大型浮雕壁畫,左側是北京保衛戰,右側是土木堡之變的有關場景,每幅畫相對獨立,但在整體上又呵成一氣。

前殿與後殿間的天井裡,赫然立着一尊威武、雄壯的鐵犀牛,身高約2米,圍長約2.5米,周身烏黑,獨角朝天,背上鑄有于謙親撰的《鎮河鐵犀銘》,它是于謙勤政愛民、治理黃河的一個曆史見證。黃河自古多泛濫,為鼓舞人民戰勝洪災的信心,在1446年,派人鑄了這尊鎮河鐵犀,表達了希望根除黃河水患,使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天井右側有口井,井旁立碑,名之為忠泉。根據祠内清時李铎遺碑記載:康熙乙亥年,在改建于謙祠時發現此泉,泉水色清而味甘,因念公之大忠誠如水之在地中,故以此命名。

後殿的院子裡還保存着數明清兩代的石碑,分别是四塊大碑(弘治、嘉靖、萬曆、康熙)及一塊乾隆年間的殘碑。

出于謙祠大門向北約50米,我們走近了于謙墓,墓道長長,芳草萋萋,兩旁肅立的石翁仲、石獸,為墓區平添幾分肅穆與莊嚴。百米墓道的盡頭,便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謙墓,我們懷着敬佩而沉重的心,向于公深深地鞠開了一躬。此次黨日活動也圓滿結束。


心得體會

此次于謙祠之行,令我們最記憶深刻的是刻着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用石灰自喻,體現了他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忠誠清白的可貴精神。他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赈荒,深受百姓愛戴,是民族的英雄,卻因謀逆罪被誣殺,這首詩可以說是他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我們感受了于謙他那社稷為重君為輕的铮铮鐵骨,他那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磊落胸懷,他那清風兩袖朝天去的清白人生。他一生為官廉潔清正,救災振荒,深受百姓愛戴,其兩袖清風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頌。克勤克儉、同心同德、崇文重教、與人為善的好家風正是社會所弘揚的。于謙,是民族的英雄,民族的驕傲!他的忠肝義膽、兩袖清風,都将永存我們的心中!都值得我們學習!回望曆史,牢記使命,挺起精神脊梁,傳承廉潔好家風,需要我們躬身踐行!

作為學生的我們,不僅要學習廉潔好家風,更應将其體現運用到校園生活中去,為推動清廉校園的建設。樹立良好的學風對建設清廉校園十分重要,需要我們有勤奮、謙虛的治學精神,嚴謹、求實的治學态度,開拓創新的優良作風等。特别是在考試、科研學術上,講究誠信最為重要,以科學嚴謹的态度應對考試、科研,嚴格遵守考試紀律,恪守學術道德、科研誠信,腳踏實地,才是立足之本。


Baidu
sogou